1899年1月29日-1935年6月18日,江苏常州人。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。
1920年曾以记者身份访问苏联,向国内介绍了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的真实情况。
1921年7月6日,在安德莱厅见到革命导师列宁,并在会间进行了简短交谈。
1921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四周年,在莫斯科第三电力劳工工厂参加工人纪念集会,又一次见到列宁,并聆听演讲。
1921年秋,东方大学开办中国班,作为当时莫斯科仅有的翻译,进入该校任翻译和助教,中国班单独编一班,学生有刘少奇、罗亦农、彭述之、任弼时、柯庆施、王一飞、肖劲光等,瞿秋白讲授俄文、唯物辩证法、政治经济学,并担任政治理论课翻译。
1921年5月由张太雷介绍加入共产党,当时属俄共党组织。
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,都当选为中央委员。曾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。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,积极反对国民党右派反共反人民的“戴季陶主义”和中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。
1923年2月,部分翻译《论列宁主义基础》,翻译斯大林著作《论列宁主义基础》中的《列宁主义概述》部分,4月22日在《新青年》第1号发表。在此之前,瞿秋白还撰写了介绍列宁、共产国际纲领与策略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方面的文章。
1923年夏,于右任、邓中夏创办上海大学,瞿秋白到上海大学担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。8月撰写发表了《现代中国所当有的“上海大学”》,为上大的发展制定规划,设想把上大办成为“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”,并着手制定学校章程、整顿师资队伍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、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建立共产党基层组织等项工作。同时,兼管中共宣传工作,担任季刊《新青年》的主编,同时主编中央的另一机关刊物《前锋》,参加编辑《向导》。
1923年底,参与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的起草。宣言确立了联俄、联共、扶助工农的新三民主义政策。
1927年国民党叛变革命后,曾主持8月7日的党中央紧急会议,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党内的统治。1927年冬至1928年春,他在担任中央领导工作时曾犯过“左”倾盲动主义路线的错误。
1930年春在联共中央和共产国际支持下,被撤销中国共产党驻莫斯科代表的职务,携妻子回国,8月26日到上海。9月底召开六届三中全会,批判立三冒险主义路线。由于“没有认出立三路线和国际路线的根本不同”,对立三路线的批判不够彻底。
在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,受到王明等人的打击,被排斥于中央领导机关之外。此后,在上海同鲁迅合作领导革命文化运动。
1934年到中央革命根据地,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人民教育委员。红军主力长征时,他留在江西根据地。
1935年2月,转移途中,在福建武平,被国民党军队逮捕,6月18日在长汀就义,时年三十六岁。遗著编有《瞿秋白文集》。
(材料来源:百度百科)